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举办“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第三讲、第四讲)
为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创新举办国家安全学“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邀请国家安全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我校国家安全学研究生课堂,开展专题讲座。10月8日下午和9日下午,国家安全学“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在立德楼118举办,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刘跃进应邀走进24级国家安全研究专业“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与实践”课堂,开展以“国民安全”“文化安全”为题的专题讲座。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袁继红、副院长曾晓文,以及外语学院戈淑珍教师、文旅学院部分教师等参与讲座。袁继红主持了讲座。
刘跃进教授结合二十大报告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当代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国民安全,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个体性国民安全,群体性国民安全,保障性国民安全以及全方位保障国民安全等几个方面阐述国民安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他认为,国民安全就是国民的生命、身心及生存发展不受威胁危害的客观状态。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第一要素,是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安全的目的要素以及国家安全的终极价值。进一步从社会主要矛盾高度认识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国家安全各方面内容,把宪法和法律保障国民安全的条款落到实处,构建现代化的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各行各业工作都要切实保障国民安全,进一步强化海外国民安全保障工作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全方位保障国民安全。
刘跃进教授提出,文化就是社会化。并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起源和本质、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国家文化安全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生活方式的安全、文化产品的安全、文化产业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方面,保持文化一定程度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文化的先进性程度越高,文化的安全度也就越高。在文化安全研究和文化安全工作中,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促进文化建设不断沿着先进性方向发展来确保我国文化安全。
在互动环节,刘跃进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国家安全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师生们对国民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认识。